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現在位置 首頁 > 法制專區 > 法律學堂專區 > 調解委員溫馨小故事
  • 友善列印
  • 回上一頁

災後餘生的反思與對應 大里區調解會林鳳月調解委員

大里區調解會林鳳月調解委員
大里區調解會林鳳月調解委員

    民國112年的某月某日下午,一場因電線短路引發的火災從莊明仁先生租住的小房間竄出,迅速延燒至整棟建築,並波及了周邊六戶店家與住家。熊熊烈焰吞噬的不只是磚牆與屋瓦,更燒毀了無數人的心血與夢想。

    面對這場意外,莊明仁先生並沒有逃避。他在第一時間冷靜下來,誠懇地向所有受災的鄰居表達歉意,並主動提出要啟動調解程序,期盼用實際行動彌補這場無心之過。

    第一次的調解會於7月舉行,由我負責本案的協調,然而,受災戶們情緒激動,紛紛列出高額修繕清單,有的甚至提出比實際損失更高的賠償要求。雙方認知差異極大,調解無疾而終。

    但莊明仁先生沒有因此氣餒。他深知自己必須堅持下去。「即使很困難,也一定要負責任地一件一件談、一個一個解決。」這是他在心中默默許下的承諾。

    於是,第二次、第三次、乃至第四次調解會陸續展開。每一次協商,他都耐心聆聽每位受災戶的訴求,即使面對誤解和苛責,也從未有一絲怨言。面對高昂的維修費用,他總是溫和地溝通,講述損失應該依折舊價計算的道理,並真誠地拜託對方能體諒年輕創業者的辛苦。

    在第二次調解會上,已有四戶屋主願意和解。黃守仁先生、許金滿小姐、柯以正先生及吳尚義先生(房客),他們分別與莊明仁先生達成了賠償協議。這些鄰居看到莊明仁先生真心誠意、也體諒他需時間籌措賠償金,因此有人同意分期付款,有人願意略微降低金額,只希望彼此能儘快修復房屋,重啟生活。

    第三次調解,鄰居廖本聰先生也同意了和解。經過細緻的討論,他認可莊明仁先生的負責態度,雖然損失不小,但最終也願意以合理的金額圓滿落幕。

    第四次調解最是艱難,尤其是經營眼鏡行的蕭宗達先生,一度因不滿賠償內容和溝通態度,揚言要走法律途徑。那時的氣氛一度緊繃到令人窒息。但莊明仁先生仍舊以低姿態耐心溝通,堅持不放棄任何一次讓彼此理解的機會。經過三次以上的討論,蕭宗達先生最終也接受了和解金額,雙方心結才得以解開。

    這段期間,莊明仁先生除了協商外,還必須努力工作賺取賠償金。他沒有向家人求助,只靠自己雙手,日以繼夜地接案、打拼。

    調解委員在調解進行期間曾有一次好奇地問莊明仁先生:「您怎麼這麼快就修復好、重新開始營業了呢?」

    莊明仁先生笑著回答:「因為不想麻煩家人,只有更努力工作,才能快點還清、快點重建一切。」

    這句話,讓在場的每一個人心頭一震。

    是的,他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誠意與堅持。

在這漫長的八個月裡,鄰里之間從不信任,到逐漸理解;從敵對,到互相扶持。

    那些最初因火災而破碎的情感,終於在一次次誠懇的道歉與努力中慢慢修補。

    案件全部圓滿落幕的那一天,陽光灑在巷子裡,小小的街角又恢復了往日的熱鬧。有人重新拉開店門,有人重新掛上招牌,有人笑著對新鄰居打招呼。

    火災帶來了痛苦,卻也帶來了一種更深的羈絆。因為彼此願意相信,因為願意一起努力,所以縱使歷經災難,這條小巷弄依舊充滿溫暖。

    這次的調解經歷,是我心中難以忘懷的一課。在過去的經驗中,涉及火災、重大財損的案件,往往一開始氣氛劍拔弩張,雙方難以坐下來好好說話。但這一次,卻因為聲請人莊明仁先生主動面對、堅持不放棄地協商,讓不可能成為可能。

    最讓我感動的是,這位年輕人從頭到尾都以最真誠、最低姿態的態度面對每一位受害人。他們從未試圖推諉責任,也沒有因困難而放棄,反而以「努力工作、自己承擔」的精神,讓每一位鄰居都感受到他們真心誠意。

    在調解過程中,我也特別感謝調解會辦公室同仁和法制局提供的協助。每一份法規資料、每一份指引,都成為我支撐這場漫長協商的堅強後盾。

    另外,看到事發地點那麼快重建完成,聽到事主重新出發的笑聲,也讓我深深感受到:調解,不僅是處理賠償,更是療癒人心、重建信任的一種溫柔力量。

    這次的經驗,讓我更相信:在風雨過後,只要願意低頭、願意努力,就一定能夠重新擁抱陽光。即使面對再大的困難,只要用心去愛、去努力,人與人之間,總能找到最溫暖的連結。

相關圖檔

  • 市府分類: 法律權益
  • 最後異動日期: 2025-06-25
  • 發布日期: 2025-06-25
  • 發布單位: 臺中市政府法制局
  • 點閱次數: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