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現在位置 首頁 > 法制專區 > 法律學堂專區 > 調解委員溫馨小故事
  • 友善列印
  • 回上一頁

「愛心、同理心、耐心」--三心合一 南屯區調解會林芳標調解委員

南屯區調解會林芳標調解委員
南屯區調解會林芳標調解委員

    調解多年,在調解的路上,我深深體會到,愛心、同理心與耐心,是調解的核心力量,作為區公所的調解委員,我們每次面對各種人與人之間的紛爭,從車禍之間的小摩擦到家庭成員間的重大爭執,問題形形色色,但最終的目標只有一個:幫助雙方達成和解,重建彼此的信任與和諧。在這個過程中,愛心、同理心與耐心成為我們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

愛心——調解的起點

    調解的第一步,是用愛心去接納每一位當事人,用心傾聽他們每一個故事,其中不乏紛爭的產生,往往源於彼此的誤解或利益衝突,而其中不乏情緒的發泄。當事人來到調解桌前,內心通常充滿挫折與不滿,甚至帶著敵意或防備。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我們以漠視或冷漠的態度面對,將無法化解他們的負面情緒,更無法拉近彼此的距離。

    愛心不僅僅是關懷的表現,更是我們願意真誠付出的態度。以溫暖的語氣開啟對話,給予當事人傾訴的空間,讓他們感受到我們對他們問題的重視與支持,能公平、公正的處理事件,這是建立信任的關鍵一步。愛心能讓人心變得柔軟,為後續的調解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同理心——架起調解的橋樑

    調解工作的本質,是在雙方的分歧中尋找交集,而這離不開同理心的作用。同理心是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試圖理解當事人的情感、需求與想法。當雙方當事人因立場不同而無法溝通時,調解委員的角色便是用同理心拉近雙方的距離,促進互相理解。

    舉例來說,有一次我調解鄰里間的噪音糾紛,一方抱怨鄰居深夜製造噪音,另一方則認為自己並無惡意,只是孩子偶爾跑跳的聲音。在雙方爭執不下時,我透過同理心引導他們換位思考:請被打擾的一方試著理解孩子天性的活潑,而請製造聲響的一方體會夜晚需要安靜休息的感受。當雙方都能透過彼此的角度重新審視問題時,衝突往往就能找到緩解的空間。

    同理心的力量在於,它能讓雙方感受到被傾聽與被理解,從而消解心中的敵意與防備。同時,它也能幫助我們更深入地分析問題的本質,找到最適合的解決方案。

耐心——成功的關鍵

    調解的過程,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雙方當事人因長期積累的不滿或誤解,可能會在協商中反覆爭論,甚至情緒失控。在這樣的情況下,耐心是我們必須具備的能力。

    耐心不僅體現在聆聽雙方的訴求,更表現在我們對每個細節的重視與對結果的堅持。很多時候,雙方當事人可能需要多次的對話才能釋懷,也可能需要經過多次調整才能達成共識。如果我們在過程中因挫折而放棄,或表現出不耐煩的態度,不僅無法解決問題,還可能讓當事人失去對調解的信任。

    耐心的背後,是我們對調解工作的熱忱與責任感。當我們以穩重的態度面對爭執,當事人也會逐漸受到影響,學會冷靜思考,並嘗試以理性代替情緒。這種氛圍的轉變,對於調解的成功至關重要。

三心合一,締造和諧

    愛心、同理心與耐心,三者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調解工作的核心力量。愛心是調解的起點,它讓我們願意付出關懷與努力;同理心是調解的橋樑,它幫助我們看見問題的另一面;而耐心則是調解的保障,它讓我們在困難中堅持不懈,最終達成目標。

    作為調解委員,我們的使命不僅是解決問題,更是為當事人注入信心與希望,讓他們相信即使面臨困境,也有和解的可能。我們的工作,雖然不一定能為每個人帶來絕對的公平,但可以透過公平的程序,促進彼此的互信與諒解,為社會增添更多的和平與穩定。

    未來的日子裡,我將繼續以愛心、同理心與耐心作為調解工作的指引,不斷學習與成長,為每一個需要幫助的當事人提供最真誠的服務。因為我相信,這三份心,不僅是調解工作的核心,也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最佳準則。

相關圖檔

  • 市府分類: 法律權益
  • 最後異動日期: 2025-02-25
  • 發布日期: 2025-02-25
  • 發布單位: 臺中市政府法制局
  • 點閱次數: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