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現在位置 首頁 > 法制專區 > 法律學堂專區 > 調解委員溫馨小故事
  • 友善列印
  • 回上一頁

褪色的母女愛-返還贈與不動產 豐原區調解會沈寬堂調解委員

豐原區調解會沈寬堂調解委員
豐原區調解會沈寬堂調解委員

    調解是一門藝術,當你認為可能調解不成了,突然間峰迴路轉,而完成了和解;但當你認為可能調解成功了,突然間一個轉折,雙方或單一方面之堅持,又不和解了,所以調解是否會和解?無法用正常的模式、按正規的方式與程序去處理。去年間,處理了一件特殊的調解案件,聲請人與對造人竟然是一對母女,讓人感到驚訝!一般而言,媽媽與女兒應該是最親密的,本案經過身分確認後,這位媽媽說,她原來贈與給女兒的房子,想要移轉回來,我問房子最後不是會給兒女承接的嗎?為什麼要過戶回來呢? 媽媽說原來女兒承諾要撫養她,撫養的條件,就是媽媽把房屋及土地的所有權用贈與方式移轉登記給女兒,女兒每月支付撫養費用給媽媽,因為女兒反悔了,才來聲請解。

    「贈與」就字面上而言,就是指贈送某物給他人,屬一種無條件財產轉讓或者贈送禮物的行為,也是表現出對接受者的好意、友誼或愛意的行為,「贈與」可以是物質禮物或財產,也可以非物質的知識、經驗、支持等無形的東西。法律上,贈與是轉讓財產的一種合法方式,但有時候可能需經過一些法律程序,尤其是大宗財產轉讓,除了法律層面外,贈與也在社會、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且表現了人與人間的互助和關懷行為,贈與常常被視為是一種慷慨和善良的表現行為,可以在人際關係建立了信任感。

    一般而言,目前贈與行為所重視的是屬財產部分,父母幫子女購屋者有:1.直接用現金贈與給子女購屋。2.父母用自己的資金付房地款,後直接將房地無償登記給子女。3.父母先買在自己名下後再贈與子女。4.父母先買在自己名下後再分年贈與子女。5.父母支付部分款項,餘額由子女貸款共同支付,登記子女名下。6.附有負擔的贈與等6種方式,本調解案則屬上開第3種方式,主要係由父母先買在自己名下後再贈與子女。

    從不動產返還的角度言,返還不動產係指將某處地點的不動產(如土地、建築物等)歸還給原來的擁有者或購地者。這些情況會涉及到合約、法律程序及相關的法律條文內容,在合約方面,應查看原始的不動產購買合約或租賃合約,並存在內容有無表明不動產條文之返還,在返還時有無提早通知或支付手續費用等之規定,又是否有應遵守的相關法律程序?需進行正式的文件處理或向政府部門辦理登記事項,亦可以採用協商方式為之,雙方進行的溝通,也可以找第三方做見證,達成一致的解決方案,在進行實際操作之前,應尋求專業的法律人士解釋,確保所有法律和合約方面的細節,達成權益上得到保護。另外需注意,不同地區的法律可能會有不同,同樣在操作之前仍需諮詢當地的法律專業人士,以確保合法性和合規性。

    撤銷贈與就是指贈與人要取消或撤回其先前贈與他人的物質,在法律上,一旦贈與完成,通常被視為最終和不可逆的行為,但在特殊情況下,則可以進行撤銷。撤銷進行中需檢查贈與合約中是否包含撤銷的條款,有這些條款,才適合特定條件下可以進行撤銷,在有些司法管轄區,會有法定的程序允許贈與人在一些情況下撤銷贈與,端看那些管轄區,有無規定而言;如果贈與是在不當影響、欺詐或強迫的情況下進行的,贈與人亦有權要求撤銷,並應依據法律程序執行;如果真的要撤銷贈與,還是要尋求法律專業人士建議,而法律程序也相當複雜,並且需取決於當地法律和具體情況,撤銷贈與通常是一個嚴格複雜的法律程序,成功的機會要由特定情況和當地的法律規定決定,故在採取任何法律行動之前,還是建議尋求專業的法律人士協助。

    媽媽說,她原來跟女兒相依為命,感情特別好,女兒結婚後,氣氛變了,媽媽感受到對女兒的愛被女婿搶走了,加上媽媽跟女婿相處的没有那麼融洽,彼此又有心結,媽媽要女兒選擇媽媽還是丈夫?女兒選擇了丈夫,媽媽越想越不甘心,心想,好不容易把女兒帶大,女大結婚後不惜情,才想到把贈與給女兒的不動產收回,而向公所提出調解,調解時我先讓兩造舒發情緒,把彼此不愉悅的事說出來,基於第三方的立場,傾聽她們的心情,讓她們彼此釋懷,也是調解的一門學問,最後雙方同意返還不動產,女兒從新竹下來,我也建議雙方中午去用餐敍舊,而完成了調解工作。

    在這個故事中,我們看到了調解的複雜性和艱難性。雖然起初似乎難以想像母女間的矛盾會進行調解,但通過專業的處理和耐心的溝通,最終達成了和解。然而,這也提醒了我們,調解並非總是能夠成功的,即使一切看起來順利,仍有可能出現意想不到的轉折。因此,調解是一門需要細心且具有創造力的藝術,需要處理各種不同的情況和人際關係。在這個案例中,最終的結論是,通過專業的處理和開放的溝通,即使是最複雜的糾紛也可以找到解決之道。

相關圖檔

  • 市府分類: 法律權益
  • 最後異動日期: 2024-08-13
  • 發布日期: 2024-08-13
  • 發布單位: 臺中市政府法制局
  • 點閱次數: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