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現在位置 首頁 > 法制專區 > 法律學堂專區 > 調解委員溫馨小故事
  • 友善列印
  • 回上一頁

若無閒事掛心頭 便是人間好時節 和平區調解會黃菊江調解委員

和平區調解會黃菊江調解委員
和平區調解會黃菊江調解委員

無門慧開禪僧詩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歲月靜好、現世安穩;無憂無慮、無牽無掛……,這應該是許多人所嚮往的生活方式。然現實生活中不如意事常八九,疾病災害、人際失和、財損意外……,伴隨而來的,便是生活的紛紛擾擾。在調解的過程中,深刻感受到即使必須有所犧牲讓步,仍只有「放下執念」,才能給內心帶來真正的自在。

「主席、各位委員,那塊地我耕作了幾十年,地上還有我的耕作物,他卻說我佔用了,要我把地上物處理掉,把地還他……。」說話鏗鏘有力的是一位年約八十的長者,身體看起來十分硬朗,旁邊陪著的是協助老翁從事農作的大姐。「主席、委員,我這裡有地籍圖,上面可以看出他耕作的那塊地,有很大的面積已經占用到我的……。」另外一個手握著柺杖、年紀與對方相仿的對造人也站起身回應了,可以看到一旁的孫子想要拉著他坐下。這是一個土地糾紛的案件,也是我們調解案件中最常見的類型。過去在山上,相鄰土地的分界多是以眼睛所見的地上物為準,用手所指做為雙方認定的依據,實際面積並不精準。數十年後地貌變動,就容易產生土地歸屬認知歧異的問題,因而造成了糾紛。看著眼前這二位已是毣耋之年的長者,一位是在那塊土地上辛苦耕作數十年,今年的作物即將收成,不捨努力的成果可能瞬間化為烏有;一位是握有土地所有權實證,堅決主張要將土地收回,方不愧對祖先所留下的產物。這個案件是因為過去土地劃分方法不夠嚴謹,因而產生的糾紛,也造成熟識的兩人必須站在對立面,來這裡尋求解決的辦法。

調解,無法完全滿足任何一方,我們只能盡量將兩方的想法、利益及需求拉近,進而達成共識。所以在聽完雙方各自的陳述之後,我們也逐步導引出彼此最真實的想法及希望得到的結果,漸漸討論出一個對雙方需求較為衡平的建議,並得到雙方的認可:雙方協調由聲請人申請重新鑑界,鑑界時雙方必須同時在場。聲請人耕作面積超出的土地範圍,另與對造當事人訂立土地租賃契約,並依約給付租金,且於租賃期間,該土地歸聲請人使用、收益。如此一來,了卻了二位長者這段時間掛記心頭的煩憂,這個案件也算功德圓滿。

「我是調解委員會主席鄒Ο達,坐在我右手邊第一位是委員,再過去是委員,左邊是委員、第二位劉委員……。在這裡跟雙方說明,調解能夠成立,在過程中切莫有情緒性的發言激怒對方,並且需要雙方各退一步、表達善意,讓大家把困擾、糾結處理掉。避免訴訟過程來回奔波,身心俱疲。希望這次調解能圓滿順利、達成共識。」主席的介紹及說明之後,又是一個新的調解案開始……。

「一蓑煙雨任平生……。」人生不會永遠的風平浪靜,願我能有蘇軾的從容、自在、達觀,即使遇到風雨仍能豁達前行!

相關圖檔

  • 市府分類: 法律權益
  • 最後異動日期: 2024-08-04
  • 發布日期: 2024-08-04
  • 發布單位: 臺中市政府法制局
  • 點閱次數: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