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解委員的使命在於協助民眾解決各種民事糾紛和告訴乃論的刑事案件的爭議,並能藉此減少法院訟源、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特別是當事人之間的索賠爭議,往往最終調解結果,都會比當事人原先所提出的金額少。最近我處理了一宗關於獨居老人車禍調解事件,這個案例雖不是很特別,但過程中呈現調解的力量及證實了調解的重要性。
這事件發生在一個東方晨曦微露的早晨,露珠在草上閃爍,老人家阿勇如同往常騎著腳踏車出門運動。然而,他的寧靜的生活卻被這一場突來的車禍打破。當時,他騎著腳踏車在道路上行駛,在轉彎處一不留神的與年輕人阿智一輛機車相撞了。
年邁的阿勇獨居,很多事情都要麻煩地方善心人士的協助,加上從來沒有遇到過車禍這樣的事情,感到不知所措、非常害怕,也擔心對方會獅子大開口,屆時不知到用什麼來賠,生活上充滿恐懼與擔心,心裡只想趕快解決這件事,在社區志工的說明與關懷下,阿勇前來南區公所聲請調解。
這宗案件經分派由我處理,在調解過程中,根據警方提供的交通事故分析研判表及現場圖,推斷肇事主因在於阿勇,而騎機車的阿智則為肇事次因,雙方當事人都表達了自己的立場和要求,騎士阿智一直堅持自己在車禍發生的過程沒有任何錯誤,並要求阿勇必須全額賠償費用。而阿勇則希望獨居老人的身分能夠得到對方理解和協助,在我的引導下,雙方進行了多次的溝通與協商。
在每個調解過程中,通常會特別注意當事人雙方的狀況和立場,此次亦從考慮阿勇的年紀和無收入的情況,以及關心阿智對於本案交通事故的認知,帶領雙方從感情和法律的角度進行車禍肇事分析。最終,經過多次的協商和妥協,雙方同意各自承擔自己車輛所須修理之費用,並且表示對於這次調解達成共識感到滿意。
我時常想~成功的意義與調解後所帶給我的啟示是什麼?在這個案例中呈現了調解的重要性和證實調解的價值,透過溝通和理解,雙方能夠達成共識,避免了進一步的法律訴訟。同時,這次調解也彰顯了尊重與公平的原則,讓雙方都得到了應有的尊重和關懷。所以時間花在哪裡,成果就會在哪裡,如能持續具備專業知識和敏感度,終究會有成果出現。
這個案例更讓我深刻體會,無論在任何爭議中,和解及調解都是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而溝通是調解過程中最重要的技巧之一,除建立雙方之間的信任與共鳴外,更有助於打破僵局,尋找到共同解決的方案。總的來說,調解是促進理解、尊重和解決爭議的重要方式。透過溝通、尊重和理解,可以化解衝突,達成共識,為社會和諧做出貢獻;而每個調解案例都是一次寶貴的學習和成長機會,透過反思及分析,不斷提昇自己的調解技巧,並累積相當的調解經驗,期許藉此來應對未來各種複雜的情況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