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現在位置 首頁 > 法制專區 > 法律學堂專區 > 調解委員溫馨小故事
  • 友善列印
  • 回上一頁

調解倫理之自省與對話 北屯區調解會楊瓊珠調解委員

北屯區調解會楊瓊珠調解委員
北屯區調解會楊瓊珠調解委員

     調解乃是雙方當事人間發生紛爭而無法自行商談排除時,可以共同委託第三人居中調和排解的一種制度。案件如透過調解委員的調解,可憑藉著委員豐富的調解經驗,更快的瞭解並掌握事件爭議的動機、目的和雙方的癥結點,並加以分析、解惑、闡明利弊,最終提出客觀解決問題的建議,讓當事人間更能信服並接受,以迅速達成共識進而順利和解。我很慶幸能加入臺中市北屯區公所調解委員會的行列,得以延續先前在醫院服務時擔任法律顧問的寶貴調解經驗,有信心讓每件棘手或有爭議的案件能圓滿達成和解。

    回顧四年來對調解倫理的自省,每次的調解是否皆具備並落實調解的重要內涵?首先!保持中立公正不偏袒,以客觀的態度進行調解;其次,經常汲取新知充實專業知識,如法律、心理學
、溝通技巧等;再者能換位思考,具備理解和感同身受他人情感的能力,並考量雙方的顧慮,進而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接著是具備獨立思考的判斷能力並分析雙方的需求,從而提出兩方都能接受的條件;除此之外還需要明確的表達並引導當事人進行有效的溝通與對話;身為調解委員還需具備強大的心理素質,偶爾需要在充滿負面情緒的氛圍中保持冷靜和理智,所以平時就應該積極自我強化身為調解委員應有的特質;最後,耐心傾聽給予適切的安撫直到案件順利和解。

    什麼是調解?就是發生紛爭的雙方當事人,在調解委員的協調下,互相讓步,尋求一個大家都可以認同的解決方案。在調解雙方紛爭的過程中,如果當事人對調解委員所提出的解決方案不滿意時,調解則無法成立。因此,調解委員需要具備多方面的專業知識及同理心和耐心,才能夠實現調解的最大目標,順利幫助當事人達成和解。目前調解案件以車禍糾紛為主要類型。因此,在進行調解時,委員應該要站在雙方的立場,深刻理解並感同身受當事人的情感與需求,以提供最佳協助,促成雙方達成和解。因此,同理心是調解委員不可或缺的重要特質。透過冷靜的思考和分析,協助當事人提出最有效的解決方案,從而達成最佳的結果。

     每當完成一件案件的調解,調解委員理應自省調處的過程中是否適切?在合理的情況下,檢視案件的處理的結果與當事人所預想的是否契合?能夠深切的自省與自己對話或與調解先進們交流都是不斷精進的機會,以上是個人四年的調解心得與大家分享。未來的四年我將更加努力提升調解技巧,戰戰兢兢的面對每件調解。無論調解的結果如何,一定要問心無愧,莫忘擔任調解委員的初衷。

    每當調解結束後均會上前向當事人表示關懷與叮嚀,注意安全與祝福平安。雙方當事人也都會給予正向的回饋,相信這就是支持自己在調解這條路上前進的動力與最大的鼓勵。

    楊瓊珠委員擔任調解委員已逾四年,一直堅守調解委員的職責,每個案件都能有條理的分析、判斷以並處置,所提出的觀點都是真知灼見!加上調解後都會與自己對話並檢討,不斷的在調解的路上精進、鞭策自我,對於楊委員的用心,不禁令人伸出雙手為她鼓鼓掌!

相關圖檔

  • 市府分類: 法律權益
  • 最後異動日期: 2023-09-30
  • 發布日期: 2023-09-30
  • 發布單位: 臺中市政府法制局
  • 點閱次數: 1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