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現在位置 首頁 > 法制專區 > 法律學堂專區 > 調解委員溫馨小故事
  • 友善列印
  • 回上一頁

原諒是金 西屯區調解會主席劉常吉 專訪

西屯區公所第3屆調解委員就職仍推選劉常吉先生擔任調解會主席繼續領導調解會。
西屯區公所第3屆調解委員就職仍推選劉常吉先生擔任調解會主席繼續領導調解會。

是怎樣一份任重而道遠的使命,能讓人一路走來45年無怨尤、常喜樂?

這份使命,身為臺中市現任最資深的調解委員-西屯區調解委員會劉常吉主席體會最深。45年前,才33歲的劉常吉主席是當年西屯區最年輕的調解委員,45年為民調解的服務精神始終如一。時至今日,劉主席是臺中市現任最資深的調解委員。讓他堅持40多年的調解動力,正是因為劉主席認為這是一條正確的道路。即使工作再繁重,也必須、且一定要持續向前行。

劉常吉主席聊到他這一輩子透過調解專長,他讓許許多多的當事人化解了糾紛,而自己也從各個調解案件中,不僅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也透過當事人不同於自己的觀點,學習反思,從中獲益也獲得成就感;而特別喜悅的時刻,當然就是獲得當事人衷心感謝的當下。調解案成功,讓他覺得自己有此能力,化解他人的糾紛與困頓,對社會做出貢獻。這,就是為什麼西屯區調解委員會劉常吉主席再忙再累,也不願停止任重而道遠的「調解服務」腳步!

劉常吉主席擔任調解委員以來,已調解過8千多起案件,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件車禍死亡案。劉主席說,一般死亡或重傷害案件,通常家屬會提出較高額的理賠金,然而,這件車禍個案的發展卻完全出乎他意料之外……

遙想這起車禍案件,劉主席簡單地描述著。「一位老先生清晨5點多騎機車出門,不幸被一名無照駕駛的年輕人給開車撞倒了!這位老先生傷重不治離世。」

聽著聽著,似乎就像各家媒體經常報導的車禍事件一樣,好像並不稀奇,但劉主席繼續訴說這個故事。「案件接下來的發展,就是進行調解。當時啊~老先生的太太及4個孩子都出席了調解會,這場面我習以為常了,而且我還很自然地以為老太太拖著年邁的身軀,堅持出席調解會,是為了索取賠償金而來。」

「但是,這位突遭喪夫之痛的老太太,完全不是過去我常碰見的車禍受害人類型,令我相當意外!」劉主席這麼說著。

「老太太說,她堅持跟孩子一起來調解,就是不想讓她自己的孩子們向肇事的年輕人索取高額理賠金。老太太表達,只要申請強制險的理賠即可,並不向年輕人再要求其他賠償。原因是,她選擇原諒,希望給這名肇事的年輕人一個機會記取教訓。」

此時,劉主席眼裡似乎閃爍出敬佩老太太的眼神。「哇!老太太此話一出,現場靜默了一段時間。這個肇事又囂張的年輕人,也安靜了一陣。隨後,態度竟然軟化了!他恭敬地向老太太及她的子女們鞠躬道歉,一再表達以後開車不敢再大意,一定更加小心謹慎……這件調解案是非常的圓滿落幕!」

這個特別的調解案例,也讓劉常吉主席有所感觸。他覺得世上好人還是很多,有求償權的一方未必都會獅子大開口,有人選擇原諒、選擇放下,印證了「有量就有福」。他相信老太太必有福報,另一面來看,那肇事的年輕人也獲得一個向善的機會。

臺中市西屯區公所調解件數一直都是臺中市最多的區,調解評比成績也名列前茅。很多委員極在乎調解績效,但劉常吉主席覺得,愈在乎績效有時反而會影響調解品質。所謂「江湖一點訣,點破不值錢。」劉主席認為以同理心去體會當事人的感受,掌握整體調解會的氣氛,在當事人們都心平氣和的狀態下,才有辦法講「理」,也才有可能釐清是非。若當事人還在氣頭上,他通常都會建議雙方先各自返回,沉澱一下,之後再行調解,以避免衝突加大,降低了事後和解的機率。

40多年的調解經驗,讓劉主席深感凡事「以和為貴」,雙方心平氣和坐下來誠懇對談,才有助益。他常告訴車禍案件當事人,發生車禍並非你我願意,問題還是得解決。所以,希望雙方都能放下情緒,盡量冷靜後,再一起協調如何讓雙方的負擔降低,求得最圓滿的結果。西屯區公所調解委員會劉常吉主席的「調解江湖一點訣:人與人相處,最重要的是『和』,不是『爭』,爭者不足、讓者有餘。」您,同意嗎?

相關圖檔

  • 市府分類: 法律權益
  • 最後異動日期: 2020-05-04
  • 發布日期: 2020-05-04
  • 發布單位: 臺中市政府法制局
  • 點閱次數: 1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