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現在位置 首頁 > 法制專區 > 法律學堂專區 > 調解委員溫馨小故事
  • 友善列印
  • 回上一頁

莫道「捨近求遠行贅途」,身家確保平安路 西屯區調解會廖學澍調解委員

西屯區調解會廖學澍調解委員
西屯區調解會廖學澍調解委員

向來古聖先哲、士大夫知識份子,長輩學者均諄諄教導我們:為人處事,理當實事求是,切莫好高騖遠、捨本逐末,紮根踏實、孜孜矻矻,本係我們傳統美德,也是社會大眾所應遵循之則,然而時代丕變,人際間的競爭勢不可免,尤其在效率掛帥、功利至上的當今社會,個個爭相出頭、搶時間、爭利益、計較分配與主導權,所以搶黃燈、人車爭道、跨越雙黃線、違規亂停車,也就不足為奇了,在爭享社會資源的戰場上各顯神通,以致各類速食餐館,速成補習班林立,抄捷徑、盜版權、炒股票、傳授漲股秘辛,紛紛出籠,五花八門,不一而論,整個社會似乎浸沉在人人妄想一夜致富的氛圍中,急功近利蔚為主流,誰還搭理你這亦步亦趨,捨近求遠的烏龜慢郎中?兩千年前即便孟子於離婁篇提道;「道在邇而求諸遠……」,後漢書臧宮傳更云:「捨近謀遠者,勞而無功;捨遠謀近者,逸而有終。」可見「捨近求遠者」淪為戲謔調侃之對象,古今皆然,而其之所以慘遭揶揄撻伐者,莫非依常理推斷,這迂腐曲折、繞道而捨直取彎的人,豈非心智不全、IQ低落,腦袋瓜進水的白痴?否則怎會有異於常人!

然而面對競爭的壓力、有限的空間、社會資源的合理分配、交通法令的制定,政府機關均需深思熟慮,訂定並設計出一套放諸四海皆準,為普羅大眾所能共同平等遵行使用之法令,以交通設施為例,用空間、時間、繞道、立體,換取最大的安全保障,因此陸橋、待轉區、紅綠燈號誌、雙黃線、單行道等等交通號()誌,乃應運而生,用以解決行車間的衝突與矛盾,並紓緩壅塞的交通,降低事故與車禍之發生率,使行人與車輛之合法權益獲得保障,毋需耽憂。

古時候,生活單純,交通網絡簡單,自無重大交通事故,如今都市人煙稠密,各式交通工具混雜,道路環境漸趨繁複,所衍生的爭議衝突日熾,難怪調解委員忙得不可開交!所羅門王的智慧得以重新發揮,包青天的鐵面無私辦案精神再度重燃亮點,各位睿智的委員彈精竭慮、焚膏繼晷,何以致之?行人、騎士、駕駛人的疏忽與不守法所致而,急先搶進、不圖禮讓,不肯捨近求遠﹐禍起眼前,在顧及交通安全的大前提下,轉個念吧!「捨近求遠,避危除險」。

筆者近年來,調解過無數次諸如此類;因貪圖捷徑,違規跨越馬路而釀禍的交通事故,後果嚴重,令人觸目驚心,實皆因貪圖一己之便,抄捷徑、不循規行走於斑馬線,致令閃避不及造成對方死亡或自己重傷,茲舉其中二案分享,並就教諸先進。

案例一:

T女士,七十歲,獨居於工業一路旁的社區中,某日傍晚七時許,擬搭公車赴市區會友,因社區門口對面即是公車停靠站牌,T女士遙見公車自遠處開來,唯恐趕搭不上該班公車,遂捨走人行穿越道,逕行穿越雙黃線,此時她並未注意到公車前有一部摩托車正急馳而來,致T女士剛跨過路中的雙黃線,即遭該摩托車撞個正著,T女士在路面翻滾了數圈,身受重傷送醫急救,全身多處骨折與挫傷,在醫院住院療傷三個月才出院回家,騎士是H先生,八十歲,撞上T女士時,重傷垂危,翌日中午去世,摩托車乃係向朋友借用,沒有承保第三責任險,事後到本區調解會聲請調解,H先生家屬向肇禍之行人T女士索賠子女精神慰問金、喪葬費用、平均餘命收入、車損等等由於請求金額過於龐大,且行人本身並無保險,醫療費用不貲,雙方認知差距迥異,協調理賠的金額甚鉅,幾經調解不成,只得送法院審理。

案例二:

B青年,係非洲馬拉威來台留學的大學生B青年,某日夜晚十一點半左右搭公車回學校宿舍,下車時未依規定行走在行人穿越的斑馬線上,逕自穿越慢車道,因深夜視線昏暗不明,以致被急速駛來的W先生撞倒,全身五處骨折及腦震盪,緊急送醫救治,歷經兩個月的休養,始慢慢康復,而W先生,亦深受重傷,併同住院接受治療,經過交通事故鑑定委員會的分析研判,兩人的肇事責任各半,幸虧B青年有位哥哥也在台灣攻讀博士,可以就近病榻照顧弟弟,省去一筆專人照顧的費用,然而B青年身分為留學生,又是行人,除了有學生平安保險之外,其他保險付之厥如,無法有多餘的金錢賠償受傷的W先生,而他的醫療費用、車損、工作損失及精神撫慰金等,投保的第三責任險該獲得的部份,也無法透過理賠取得,而非洲青年B的全部醫療費用(近十三萬元),也都全數由學校國際學生交流組長暫時先墊付,幾經本人協調,最終獲得B青年及其兄長、組長的諒解。而因W先生因受傷嚴重,所損失的費用不貲,但因B留學生的保險項目有限,所以W先生無法從中獲得理賠,故請學校國際學生交流組長發揮愛心,僅收取代墊之醫療費用,完成和解,讓雙方都能放下心頭之重擔,專心療傷養病,重拾希望、樂觀向前。

由上面這兩個案例,本人感觸良多,乍看「捨近求遠」似覺此話有譏人遲鈍愚昧、腦筋不夠機靈之疑,然而仔細思量今日交通事故發生之頻繁,即車禍損及人民性命、財產之嚴重,實令人震驚,在交通安全的大前提下,捨近求遠,以確保安全,這是神開的一扇門,因為先聖先賢也曾告誡我們:「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捨近求遠,福報不遠,迂迴曲折,天年不折,捨近求遠才是正道,才是安全之路,不是嗎?

相關圖檔

  • 市府分類: 法律權益
  • 最後異動日期: 2024-04-01
  • 發布日期: 2024-04-01
  • 發布單位: 臺中市政府法制局
  • 點閱次數: 27